【财新网】(记者 吴红毓然)银行缴准的“分母”将变。6月3日傍晚,央行公告称,自2016年7月15日起,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考核基数,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时点数,调整为考核期内一般存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财新记者从多位银行相关部门人士处获悉,央行已于5月末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下发相关文件,将存款准备金缴存基数从时点数调整成均值,主要为了避免时点值波动过大。
央行称,此举是为进一步完善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增强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平滑货币市场波动。
简单说来,存款准备金的公式为,金融机构每日缴准余额除以缴存基数,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15年9月,央行实施平均法考核存款准备金,将该公式的分子由时点数改为期内算术平均值;此次则是将分母也由时点数改为平均数。
此次调整缴准基数,对上中下旬缴准的影响不尽相同。由于银行季末“冲存款”的行为仍在,因此在3月、6月、9月、12月的下旬末,其缴准基数就会低于以往;而上中旬末的存款是减少的,平均后反而可能需要多缴准备金。
有市场及银行人士测算,在季末几个关键时点,从旬末值改为旬均值,缴准规模波动在1万亿元左右,按15%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推算,大致相当于释放了1700亿元左右的流动性。“对于流动性的影响相当于降准,但比降准的规模小得多。”一位市场人士指出。
此外,前述市场人士对财新记者指出,从旬末值改至旬均值,银行缴超额准备金的规模也将减少,不过影响也不太大。
一位监管人士向财新记者分析,相对于去年9月出台的平均法考核准备金政策调整分子的力度,这次调整缴准基数的政策力度要小很多,对流动性影响不大。“但从平均法考核的情况看,除了大行,多数机构的流动性管理策略都没有太大变化。”
此外,央行指出,按季交纳存款准备金的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存放境内代理行人民币存款,其交存基数也调整为上季度境外参加行人民币存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