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太行 十年磨砺勾勒宝泉旅游新画卷
2025-02-17河南经济网 编辑:霍翔
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其中接待外籍游客近10万人次……2024年,河南宝泉旅游区交上一份靓眼的成绩单。当年年底,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发布公告中,宝泉旅游区还是全省唯一一家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从2015年3月正式开园至今不到十年,从行业内的一匹“黑马”成长为本地旅游业发展的“5A金字招牌”,宝泉旅游区究竟做对了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巍巍800里太行,把最美的一段留在了河南。因为得天独厚的流水滋润,使河南段太行的风光雄秀兼具。2012年6月,秉承着全国劳模、春江集团创始人裴春亮同志“带动太行山新乡段15万乡亲实现共同富裕”的创业初心,春江将开发宝泉旅游区作为集团产业转型的重要一步。
彼时东面新乡南太行和西面云台山已是5A级景区,处在“夹缝”中的宝泉怎样才能有一席之地?开发之初宝泉就确立了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总目标。为此,宝泉从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上下功夫:做足“水”和“崖”资源两篇文章,打造宝泉的独特IP。
地处北方太行山整体气候条件是干旱缺水,然而独特的地理自然气候却赋予了宝泉丰富的水资源。宝泉率先提出“新山水 新旅游 新体验”的概念,摒弃传统山水景区以游览观光为主的旅游模式,用丰富沉浸式、参与感、互动性、娱乐化、年轻态的新模式,打造山水景区新业态。夏日泼水狂欢节、捉鱼大赛、水上摩托艇……围绕水资源,宝泉誓要打造“最好的玩水旅游目的地”。凭借独特的“玩水”特色,宝泉年接待游客量屡创新高。
2018年,宝泉又开始谋划开发更多的“崖”资源。如何让游客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百里丹崖地貌,甚至零距离感受悬崖的惊险刺激,成了宝泉向“上”发展思考解决的课题。2020年,宝泉“崖天下园区”正式开建,谋求实现在空间上从“小而精”向“大而强”转变,产品上从单一观光向多元复合转变,品牌上从区域龙头向全省、全国品牌转变。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宝泉发展的节奏。旅游行业更是重灾区,正处在上升期的宝泉也多次按下“暂停键”,踩下“急刹车”,各项工作无法连贯开展。一边是开发崖上项目的战略规划,一边是无法正常运营的客观条件,宝泉在人员、资金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作为母公司的春江集团在疫情期间坚持不裁员、不降薪、不欠薪,积极扩大投资,拉动社会经济增长,并鼓励各子公司向社会提供岗位,扩大就业,勇担社会责任的做法为宝泉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特别是集团创始人裴春亮“不怕慢,就怕断,瞄准方向就是干”的做事风格,更为宝泉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宝泉也提出了“三保障”的口号,即:保基本运营,保员工工资,保项目建设。公司高层经过反复研讨统一思想,宝泉人决心两手向下、苦练内功,将疫情景区运营的封冻期,作为项目建设的黄金期、提升管理的空窗期。春江集团“不做则已,要做就做行业第一”的行事准则在宝泉再次得到生动的体现。在集团的支持下,宝泉坚决执行既定的战略规划,就是一个字:干!
一段路合不合理?一个设备需不需要引进?在执行战略规划中,宝泉将运营前置,一切以运营的实际需要为导向,不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更注重其内在运行逻辑,重特色、创精品、求实效。疫情期间,在冷冷清清的环境中,宝泉崖上100多个工程队却干得热火朝天。
从2020年到2023年,宝泉大干三年,用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累计投资20多亿元,三项世界之最横空出世,即:同时容纳200多人的世界上最大单体单层轿厢“洛伽寺索道”;52秒运行全程336米、山体内的最高电梯“L型洞穴电梯”;最大的玻璃底观景平台“祥云观景台”。以“崖”为主题推出的悬崖过山车、悬崖蹦极、悬崖攀岩、悬崖秋千、悬崖玻璃栈道等一系列悬崖体验项目,成为太行山首个拥有悬崖项目特色的景区。打造的集游览、游乐、游憩、游道这四个体系组成的崖天下园区和大峡谷园区共同构成“大宝泉”的框架。
2023年4月24日,崖天下园区盛大开园,宝泉游人如织。一流的景观质量,一流的设备设施,一流的管理服务,一流的品质品牌让宝泉“叫好又叫座”,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疫情三年,宝泉化危为机、化茧成蝶。
“宝泉不仅为大春江注入了一泉清流,也成为集团公司战略转型的成功实践。”在宝泉十年总结大会上,宝泉旅游区董事长张海明说到,集团高层给予宝泉经营班子的高度信任,让宝泉人敢于放手一搏。如今,文旅市场正处在大变革大爆发的时代,文旅产业大有可为。宝泉将不负时代,不负青山,不辱使命,不忘初心,贯彻集团创新、超越、协作、共赢的企业精神,特别是与所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与游客、与员工、与商户、与代理商、与周边乡村、与当地政府实现共赢。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调研宝泉时指出,宝泉自然禀赋优越,文化底蕴厚重,创造了河南景区以文塑旅、文旅融合的样本。建设旅游强国需要更多宝泉这样的高品质的旅游景区。